更新时间: 2017/4/16 15:11:5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记者(蔡敏、詹婷婷)秸秆处理困难,农民只好一烧了之,造成烟雾污染。中科院技术生物所利用“诱变”技术研制出脆秆水稻,一下子解决了秸秆收割的问题。继去年年底在合肥试验成功后,这项技术日前已被推广至庐江、全椒等多地。 在安徽省肥西县丰乐镇河湾村种粮大户的脆秆水稻田里,农民们在繁忙耕作,收割机从脆秆水稻田压过,留下粉碎的秸秆,与旁边普通水稻收割后留下的长秸秆形成鲜明对照。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该所早已建设了物理实验平台,发展离子束精确定位辐照,用离子束来诱变育种。科研人员用离子束辐照水稻,获得3个水稻脆秆突变体,其中有两个特别容易折断,不适合进行田间管理、而另一个却让科研人员非常惊喜,这个脆秆突变体茎秆脆,而且不容易倒伏,完全可以进行田间操作。随后,实验室在合肥南岗开展了大面积的田间生产试验,终于解决了秸秆还田的难题。 该院技术生物所通过离子辐照诱变技术研发的脆秆水稻在去年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走进精耕细作的试验田,让农民管理种植,在农户家庭实现了粗放经营的大田生产。 据了解,中科院专家此项技术通过改变水稻茎秆细胞结构,使之在田间脆而不易倒伏,成熟收获时普通收割机耕过,这种“脆秆”随即“粉身碎骨”,就地还田肥地。 2012年初,在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的统一部署下,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在桐城、全椒、巢湖、庐江、芜湖、肥西及颍上县等七个试验点安排种植了150余亩的脆秆水稻示范田,以进一步评价脆秆水稻的地区适应性、丰产性以及抗逆性等特性。 肥西丰乐镇就是其中一个试点。研究人员通过大田示范种植发现,脆秆水稻在抗倒伏、产量以及秸秆还田方面均表现良好,适合推广种植。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多地存在就地焚烧秸秆现象。专家表示,秸秆焚烧是农民无奈之举,由于茬口紧、秸秆不易粉碎,农民只能一烧了之。而脆秆水稻秸秆收割后十分易碎,不需要处理就可直接播种,做到了就地还田,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还为农民节约了种植成本。 据丰乐镇试点区收割农民介绍,一亩普通水稻,如果加上粉碎装置的收割机需80元左右的收割费用,而不加粉碎装置的收割机只需60元,但会带来秸秆堆积问题,还需进一步人工清理。脆秆水稻只要不加粉碎装置的普通收割机就能达到秸秆粉碎的效果,有效减少了秸秆粉碎成本。 中科院专家表示,为扩大脆秆水稻的应用范围,合肥物质研究院技术生物所科研人员通过图位克隆技术确定了脆秆水稻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发展了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体系,利用常规杂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选择,选育高产优质脆秆水稻新品种,并与江苏、浙江等地的育种单位开展合作,提供脆秆突变体材料。 同时,专家将在农机、农技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进一步共同解决好谷草分离等问题,促进脆秆水稻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为从源头上解决秸秆还田难题提供新思路。
如有相关问题,请您【点击在线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