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近期会议
  联盟介绍
  加入联盟
 
 
 
 
 
 
 
首页 >> 中国首个核能供暖示范项目获批,治雾霾新利器要来了
     
 
中国首个核能供暖示范项目获批,治雾霾新利器要来了

更新时间: 2018/6/20 13:10:58 来源: 中广核

 

 

长期以来,中国以燃煤作为发电和民间冬季供暖的重要来源,但这会造成更多的空气污染。为此,中国正努力寻找其他能源替代来源。而小型核反应堆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日前,国家能源局在北方地区核能供暖专题会期间,同意国内首个核能供暖示范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发布消息称,上述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是由中广核和清华大学共同合作的。中广核副总经理束国刚称,中广核将联合清华大学,采用成熟的NHR200-II低温供热堆技术,在华北规划建设国内首个小型核能供暖示范项目。
 
核能供热并非新概念,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民用核能供热的核电站——瑞典原型核动力反应堆Agesta实现连续供热十年。到了上世纪70年代,俄罗斯、保加利亚、瑞士、罗马尼亚等国就开发建造了很多核供热系统,作为区域集中供热或工业供热热源。
 
中国在核能供暖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发论证工作。针对不同用途,清华大学目前已开发出NHR200-I型和NHR200-II型两种型号的供热堆,前者用于城市供热、热法海水淡化工艺,后者主要用于工业蒸汽、热膜混合海水淡化工艺。
 
束国刚称,中国首个核能供暖示范项目采用的NHR200-II低温供热堆技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局安全评审,在2016年国家能源局组织国内行业专家的小堆技术路线评审中排名第一,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
 
中广核提供的资料显示,低温供热堆采用先进的一体化反应堆设计理念,安全性高,应用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可用于电、热、水、汽等多个能源领域,包括居民供暖、工业园区供热、偏远地区能源综合供应等应用场景。
 
资料还称,低温供热堆所具备的厂址适应性强、技术上可取消厂外应急等特点,决定了它可以靠近用户,建在城市周边、内陆偏远地区等厂址区域,从而使电、热、水、冷多种能源供应成为了可能。在实现批量化模块化之后,低温供热堆建造、部署时间大大缩短,仅需要2-3年即可建成。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中广核之外,中核集团也在布局小型核反应堆的供暖产业。2017年11月28日,中核集团发布其自主研发可用来实现区域供热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中核集团称,一座400MW(1MW=1000KW)的“燕龙”低温供热堆,供暖建筑面积可达约2000万平方米,相当于20万户三居室。
 
中核集团将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型号、代号分别确定为“燕龙”和“DHR-400”。该堆研发于燕赵大地,应用于燕赵大地(延伸至北方城市),且属于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龙”系列反应堆型号之一,所以命名为“燕龙”。而“DHR-400”(District Heating Reactor)”则意为区域供热反应堆,“400”指反应堆热功率400MW。
 
记者从有关权威渠道获悉,国家电投也在研发用于供暖的小型核反应堆。“我们研发的小堆核反应堆已经成熟。”国家电投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它可以在陆地上用于供暖,也可以在海上用于发电。”
 
近年来,北方地区每到冬季取暖季频受雾霾困扰,利用核能开展清洁供暖成为中国调整能源结构、治理雾霾等问题的现实选择。2017年12月出台的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环保部等十部门共同制定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明确提出,研究探索核能供热,推动现役核电机组向周边供热,安全发展低温泳池堆供暖示范
 
中广核董事长贺禹表示,中广核的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对于推进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为后续产业化推广、代替燃煤锅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可带动一批低温供热堆项目建设,缓解城市供热所带来的减排压力,对加快推进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过度地燃烧,必然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废气和可吸入颗粒物,严重地影响了环境保护,对人类健康生存造成危害。”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核电是清洁能源,核能是高密度的能源……加快核电建设具有改善我国电力结构、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小型核反应堆有望在中国迎来规模化发展。2017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到中国原子能院调研时表示,核能不仅要在发电领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能源结构调整做出实质性的贡献,还要向核供热、海水淡化等多用途领域发展,以满足国家对清洁供暖、海岛开发等领域的迫切需求;不仅要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还要努力提升核电经济性,向小型化、差异化发展,提高机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与常见的用于发电的大型核反应堆不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小型核反应堆定义为发电功率小于300兆瓦的核反应堆动力装置,简称小型堆。目前,世界已建成200多座池式研究堆,我国也有10多座,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持续获得验证和技术进展。随着全球核电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小型堆的应用,原因是这些小型堆相对经济和安全。
 
 
PS:
莫名恐核者最喜欢怼的一句话:请先在北京使用吧!
实际上北京已经有不少核反应堆在运行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清华大学对池式堆进行了技术改造,向工作区三幢1.6万余平方米的建筑物供暖,开启了我国首次核能供热的工程试验。如今在北京昌平、北京房山,有核反应堆已经安全运行30年以上。
 
中国的核电站,安全性也是世界前列,数十年来没有发生过严重安全事故,相比火电(采煤、运煤、燃煤)安全性高出几个等级。
 
 
相关链接
 
 
 
 
 
 
 

 

 

如有相关问题,请您【点击在线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上五条同类新闻:
  • 我国三代核电发展全产业链优势基本形成
  • AP1000全球首堆三门核电1号机装料,为批量化铺平道路
  • “燕龙”低温供热堆项目落地吉林
  • 中美合作60万千瓦行波堆 预计2030年左右建成
  • 变“辐”为“福” 核技术应用产业前景看好

  • 课程推荐 | 打包发回信箱 | 关闭窗口

     
     中国民用核技术产业网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  
     邮件:3335996847@qq.com 电话:010-62790887 
       
    清华大学研修班高端培训